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优秀17篇)

时间:2024-03-09 18:11:07 作者:雨中梧

三年级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里分享了一些三年级教案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教学目标设计1、在解决数学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息和兴趣。教学方法设计1、提供有效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合理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以境诱情、以情促思,将枯燥的计算融于生动的现实场景中。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课件引入(出示课件信息窗)。

二、解决问题。

(一)现在花鸡比白鸡多多少只?

(二)还差多少个鸡蛋?

三、练习巩固。

(一)火眼金睛辩对错。

看看谁的眼力好。(出示课件图片)。

(二)参观花园。

(三)助人为乐。

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明确带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1)提供有效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合理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以境诱情、以情促思,将枯燥的计算融于生动的现实场景中。

(2)鼓励自主探索、集体交流,共同发现计算规律。引导学生在想、议、算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3)学情分析:三位数连续加、减三位数是前面不连续加减法的延续,是在熟悉两位数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进一步掌握算理的基础。学生已有竖式计算三位数不连续加、减两、三位数的基础,掌握算理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重点,重点应放在根据数目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现实生活与于数学联系起来,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竖式计算是其中的一种,要引导学生根据数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1、师:你们到过养鸡场吗?你们想去吗?

2、图上画的是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www.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现在花鸡比白鸡多多少只?

2、还差多少个鸡蛋?

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各组展示计算方法并说出想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88(只)。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算法?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四、小结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一节课都来做一些枯燥的计算题,那么一节课后收获很小,所以选择这样的练习既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提高他们计算的能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思想品行,同时又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二)。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三)师:我们很顺利的帮他们解决了“还剩多少个气球”的问题,一位园艺工人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三)。

师:图片上有3道算式,算得对吗?说说错在哪?

师:谁愿意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188(只)。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尊重学生,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为主。本着少说、精讲、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索探究空间这一原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足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数学课上设计小游戏,符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兴趣。

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一、组织教学:

和学生们一起玩个“我说你做”和“我说你不做的反思维”游戏。

第一个游戏,老师:起立、坐下、微笑、左手、右手、北面、南面……。

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第二个游戏,老师说上面的动作,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调节课堂气氛,引出本课的第一个重点知识:位置。

二、新授。

1.复习二年级学过的表示方向的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画出东南西北的坐标图。

2.出示一张旅游地图,带领学生参观济南的旅游胜地。

师:我们要到济南的趵突泉,可是刚下火车我们该怎么走呢?

让学生出主意。

生:先往北走,再右拐,再往“这个”方向一直走就到了。

3.师:“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你能给“这个”方向起个名字吗?

有的学生反映快,能马上说出是东南方向。教师马上抓住“东南”一词,依次引导出东北、西北、西南。

有的学生把东北方向说成“北东”,在此,教师作出相应的讲解:“以东、西方向为基础,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而不叫北东;和东、南之间的方向叫东南,而不叫南东……”

4、巩固练习,小游戏。

全体学生面向北坐好,教师发号施令:东、东南、西、西北……学生迅速的指出此方向,看谁反映快,反映最快并且没有错误的学生就可以赢得一次当老师发号施令的机会。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位。

课本54页,看图填空。学生在看图的时候不知道以何处为中心点,因此产生了混乱。

教师提醒:读题,这些旅游景点都在谁的周围?生:济南。

师:那么就把济南作为中心点,围绕着济南来填写相应的方向。

四、开阔思路,畅谈祖国。]。

让学生畅谈祖国的各种方位的旅游胜地。

五、巩固练习。

课本信息窗一,参观凤凰村。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按照地图所示参观凤凰村。

做55页练习。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的祖国真伟大,东西南北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数不胜数,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

泰山黄金周。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想起来说一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

(生)。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到过泰山?想去看一看吗?

那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泰山.

二讲授。

1师:同学们都谈了一下自己的估价,想知道具体的数字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数据)。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麽问题?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谁想把你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列出算式.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先说到这.下面我们要评选”计算小能手”.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算式:12530000*7(师巡视)。

能说说你为什麽算得这麽快?(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有什麽小窍门在里面?)。

师:用计算器,很聪明的做法!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于计算器.你是怎样算得?(师操作)我也是这样,为什麽不显示呢?(引导生介绍计算器).哦,没有按开关on/off.看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计算器.

2(出示课件)。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

师:你会了吗?那我们动手来试一试.(解决黑板上留下的算式,集体对结果)看来同学们已经运用的灵活自如了!

3(小组赛)。

师:那我们来一场小组之间的竞争赛,每一个小组有没有信心?好,有了信心胜利就在我们眼前了.

(出示课件)泰山石刻。

(师:泰山有”五岳独尊”之称,而泰山石刻也是随处可见的.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组数据.)。

每组有一张这样的统计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这张表格,比比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又对又准确.

(利用展台展示结果)。

小结: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成了”计算小能手”.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只有在遇到复杂得或数非常大的这种计算才可以借助于计算器.能笔算的时候仍要笔算,计算器不能代替你的笔算.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课题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3-勤劳工作课时2课时设计教师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1、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窗2的基础上续编故事,弄清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学生看课件,从课件中获得信息:我们一队有蜜蜂518只,我们二队有蜜蜂227只,果园在我们家的后面,离家592米,花园在我们家前面离家374米。(学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课件提出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

师:要求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怎样计算呢?

学生列式计算。518-227。

(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最后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要重点让学生探讨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是291。由于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1题是利用计数器练习三位数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进行加或减。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操作与理解算理、算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4、第3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解决“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的问题,需要考虑每场安排的各年级人数不能超过500人,可以通过估算或笔算,选择合理的方法安排场次。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2、要求果园到花园有多远,应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

1、第二队比第一队。

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尝试笔算,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交流。

2、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活动三。

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生答:包含了果园到家和花园到家两段路程。

针对学生的回答,又重点的进行强调:用竖式计算时,大家要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

课堂小结。对于第(2)题学生只要根据长臂猴数量变化趋势和大致增长范围,说出的只数比20多,并且多的只数在大致的增长范围内就可以了。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592+384=976(米)。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我认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教学内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

信息窗4、综合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_1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5――p16。

教学目标: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384÷4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16――p1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口算:60÷6=10,12÷6=2,10+2=12。

笔算:列竖式。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

3、练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九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

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特点。

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

全班交流。

在学生回顾的基础上,整理成下图:

【设计意图】:在对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是否与看电视有关吗?

做完这个统计表,你想对班里的同学说点什么?

小结: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板书: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统计实例,让学生体验完成一项统计活动一般要经历“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等环节,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有助于我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用统计。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做个有心之人,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真正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

1.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有条理地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共同获得提高。

2.注重学生的体验,重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王宇)。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掌握验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设计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尝试、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解决问题。

1、师:我们先解决“3盒鱿鱼丝多少克?”好吗?

2、师:第二个问题谁会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3、师:第三个问题谁会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零。

2看图题问题。

1说一说你想怎么办?

350×3这道题怎么算?

哪个小组把你们的想法交流一下?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会用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师总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候,只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0。

2

师:十位上的0与5相乘怎么办?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体现策略的多样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听老师讲叙,感受大海个人们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1)3盒鱿鱼丝多少克?

(2)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

(3)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回答:

(1)估算。

(2)用乘法计算:、

350×3。

讨论算法。

用竖式计算。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2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算。

(2)列式计算206×5。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三、反馈练习。

1、火眼金睛辨对错。

2、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自主练习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6。

×3。

608。

320。

×5。

160。

3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口算。

(2)我用竖式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小组同学合作。

交流自己的看法。

2独立解答。

四,课堂小结。

自主交流。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海产品销售。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零。

350×3=1050406×5=2030。

350406。

×3×5。

105020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课堂上所有的数都来源于学生。学生自主呈现教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进行了引导。学习过程扎实有效。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直到1时=60分,1分=60秒。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4、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谜语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合理的问题。把数学学习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

3、重视学具的使用。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谜语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2.认识时、分。

3.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4.认识时刻。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时分秒实际意义的理解,和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时间的认识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1.认识钟面。

师:从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钟面上有12个数;钟面上有2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适时引导:钟面上的点和小竖线将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和小格。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以及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2、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

让学生感受一下1分钟到底有多长。

3、师::认识了时与分,那你想知道时与分的关系吗?

仔细观察,时针从12走到1,分针走了多远?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5.学写时刻。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2.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学生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要结合具体活动考察学生在求知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等。提问:分针走了60个小格,是多少分?时针走了1大格,是多少小时?刚才,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虽然他们走的距离不一样,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时和60分的关系怎么样?(板书:1时=60分)。

4、(1)认识整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5、认识几时几分学生拨时间。

三、1、

2、教师报时刻,学生动手拨时刻。

3、一个学生报时刻,大家拨时刻。

四、学生谈收获。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时、分的认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1:00。

4时5分4:05。

4时10分4:10。

4时25分4:25。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1时=60分。

课后反思在教学时间单位概念建立时,给学生1分钟时间,让他们在1分钟里干些事情,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这样,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例3。

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与本县同类学校比较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于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他们尤为喜欢。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的意识。《标准》总体目标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就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以“介绍菜单、合理的点菜、配菜、定价位”为情节,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挑战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探索的氛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